姚仲涵,流竄座標,聲光裝置,2008


◣「我做,故我在」 I do,therefore I am

假動作一個轉身間,即將在今年五月隆重推出第三集,以北藝科藝所為主打的固定班底之外,今年也加入2007北美獎得主成為陣容新血,展演舞台更從替代性的展演空間首度移師至商業展示場地,從演出名單到展場的變化更迭使得假動作仿如電影或文學的三部曲般--擷用相同的人物和設定來延長述說一段精彩可期的故事,而假動作之所以能且令人咀嚼再三的不僅是可見的展出陣容、形式及作品表現,更令人佩許的是那似彰又不顯的對藝術相當執著的精神、堅持的態度與彼此間用不著太多言語的合作默契。在一個天天皆有藝術發生,一切都能恣意冠以藝術之名的年代,連續發聲的姿態尤其重要,這樣動作的意義標示了它不單是如”一片歌手”般玩一次後再也無聲無息的遊戲,也不只是學生虛應課程要求條件而籌辦的展出,假動作一展更具意義性的是學生自主自發的態度,將藝術的發生/聲權拿在自己手裡,由自己書寫屬於自己世代的藝術地景樣貌,這是一種「我做,故我在」(I do,therefore I am)甚至是「我大聲言說,以證明我在」 (I speak loudly,thus I am) 的藝術積極姿態。

.假動作1:「看似是../但其實不是..」

2006年,尚是北藝大科藝所研一的劉瀚之申請到了南海藝廊八月的檔期,並邀集同班同學林冠名、林厚成、陳萬仁、蔡坤霖等共五人聯合展出,且在相互討論謀得共識後以「假動作」(FEIGNING MOVEMENT)名之。假動作原是指從球類運動中為了擺脫對手和突破對手的緊逼和防守,以及對手搶截時所做的各種具有欺敵性的假動作,球場競賽中的假動作令人驚豔,卻也可能使敵方扼脕,而假動作之於數位藝術,又意圖給人什麼樣的錯覺呢?此次參展的藝術作品皆以錄像為主,而不論是高或低科技處理過的影像,凡後製過的數位藝術顯影與真實的影像之間總存乎一種「看似是../但其實不是..」的假像關係,作品挪借真實世界的影像但並不意圖縫合與真實間的差距,相反地,它們以真實的創作素材悖離真實,以再製的真實欺瞞真實,也即是假動作以數位科技後製的影像誘使觀者反覆思索影像呈現之虛假的真實性與真實的虛假性,而非一徑地往影像的表面敘事中橫衝直撞栽進去。也因此,假動作不僅只是借用球類運動的術語和動作,它由此蔓伸凸彰的乃是更為深入的意識思索狀態,對聯展作品也對數位藝術的呈現與觀看感知益加深層細緻的反芻省思。

.假動作2:「不能../那就..」

2007假動作再度上演,參與的年輕藝術創作者除了原有的班底:林冠名、林厚成、陳萬仁、劉瀚之,更再邀集王仲堃、李玠樺、姚仲涵、黃博志共八人參展,新成員與不同型態作品的加入豐富了假動作2的呈現面貌,例如聲音裝置藝術或攝影平面輸出的相關作品。而「不能說的就唱歌,不能唱的就跳舞。」的副標題,表識了一種更為輕盈隨性又自為自在的動作姿態,「不能../那就..」是較為柔軟的策略態度,也是一次姿態優雅的假動作移轉,大有山不轉路轉的況味,「一次跳躍,從地平座標消失,不在這、也不在那-沒有要前往的地方,只是不留此地片刻…。」換言之,此番假動作以類似漂移浮動的概念為其策略性動作,也即是它不意圖在這也不往那,它讓你在這與那之間尋覓它在的痕跡時它卻早已不在。

.假動作3:「在..之間/徘徊」

而2008假動作3,僅更替一名成員為2007北美獎得主蘇育賢,其餘七人(王仲堃、林冠名、林厚成、姚仲涵、陳萬仁、黃博志和劉瀚之)皆是2007假動作2的熟悉面孔,假動作第三集則以「日夢與日常之間徘徊進出」為主題,「延續自假動作1與假動作2,作為一個具有前身的展覽,除了脈絡性與過往連結對話,與此相比更為重要的是一個沒有前提的跳躍,以每一次的著地勾劃一個非線性的軌跡。」這是一個「之間」的問題,也就是假動作意為的不是在這也不是在那,而是在這與那之間的過渡地帶,是意識和下意識之間極為隱微的時/空間隙,假動作於焉閃現,那麼可以說「之間」即是假動作的源生所在。和往昔相同的是,成員們在假動作的大題目下依舊創作著屬於自己理念、風格的系列作品,並不為配合展題而任意變更自我的創作,只是此些作品仍可不鬆不緊地扣合了假動作一貫以來的旨意精神。


黃博志,我的好朋友,錄像裝置,2008

王仲堃《系列二:開箱作業》, 看似平凡外表的箱子內部,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內容物,在觀眾靠近之時緩緩開啟動,內部的裝置也將逐一啟動,演奏隨機不知名的旋律,延續百聲計畫在此展繼續發聲,箱裡的一切透過機械的輪轉與美妙的旋律,使成一種無用而美好的存在。林冠名單頻道錄影作品《在記憶中》攝錄海濱旁被浪濤翻捲至海面上飄揚的魚網,再以低科技後製技術翻轉影像,巨幅的畫面流露著科技藝術詩意的一面。林厚成的錄像作品《可變視度中的舞台一隅》,畫面皆是熟悉又是可辨識的生活場景,恍地又覺它們並非真實之物,像極了玩偶與模型台的組合,於是觀者便在真實與虛構、影像意識與觀感之間排迴游移。姚仲涵的聲光裝置作品《流竄座標》則關注聲音、空間、光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每當人一走進,至於頭頂的燈管並忽明忽滅似有節律地閃爍著,就作者所言這些材料的組合乃欲遊蕩於「秩序與崩潰」「理性與瘋狂」之間。《響川海》錄像作品,其聲音來源為:收音機廣播雜音在各種電器周圍,所受電磁波干擾的紀錄。 由於電器產品開啟瞬間的磁場變化,造成收音機廣播雜音的劇烈改變。作者延續聲音變化的空間感,為這件作品的發展主軸。陳萬仁《比爾先生的假期》是一錄像作品,仍以動作的反覆循環為作品主要基底,延續著《早安,比爾先生》以為微軟經典的綠地藍天桌布為主要畫面,縫合上和比爾蓋茲同名的比爾先生愜意揮竿的循環影像;此次比爾先生再次出巡,乘著私人豪華遊艇作品航行於微軟海天一色的經典桌面之上。黃博志錄像裝置作品《我的好朋友》是 Peeping Tommy Boy 的系列作品之一, Peeping Tommy Boy ( http://peepingtommyboy.blogspot.com ) 則是一個虛擬的偷窺者Tommy的個人Blog,Blog上的影像其實都由Tommy自己扮妝拍攝而成,在配上第三者的聲音而成。這影片不僅撩撥著觀者心底潛伏的偷窺慾望,也因部落格的公開播映管理原則而使得此影片成為禁制之地,虛擬的真實挑戰著現實。(您的影片 "my_good_friend.mov" 已遭拒絕,因為它不符合我們的政策。影片中若有部分內容與我們的政策不符,請編輯您的畫面,再重新提交審閱。謝謝您的合作。此致,Google 影片小組)。劉瀚之單頻道錄影作品《星星在說話》 昏暗的錄音間裡燈光一閃一滅,電台主持人隨著明暗的節奏結結巴巴地唸著聽眾的來信。影片中的電台主持人腰間配戴著機械槌,機械槌每敲一下下體,燈光便隨之閃爍,主持人藉著這短暫的閃爍而得以在黑暗中閱讀並唸出這封信。台灣新聞事件、綜藝節目眼淚氾濫的現象,是蘇育賢創作《眼睛是滴水的月亮》的背景因素,就著台灣人的眼淚就是將擬像當作真實在濫用,所以作者乾脆讓許許多多的淚珠貼在臉上的成為裝飾品。


蘇育賢,眼睛是滴水的月亮,數位輸出,2008


◣假動作要跳躍的難關

在假動作1,2,3的律動中,最先引起注意焦點的可能就是展出成員名單的更迭。以北藝科藝所學生自發興起的展覽,當然地也以北藝科藝所同學為大宗成員,但假動作並不將校別視為必要不可的門檻考量,假動作 2、3中相繼出現的台藝、南藝身影便是舊成員力薦有相知交情的優秀創作者及其作品,因此成員彼此合作無間的默契才是陣容組合的首要條件;而對於個別成員的去留,團體並不會大開辯議會討論處理此問題的各種方針,反之團體中的每個成員對於此皆持相當尊重的態度,例如曾有成員選擇先面對兵役而無法繼續參與假動作的展出,大家雖然不捨同學的離開但仍尊重並祝福他的抉擇。除此默契之外,假動作展覽的連續發生仰仗得並不是白紙黑字的成文約定,也並不在每回展覽完畢就預想或約定下一回合的展出,反而都是在該是籌備時間到了之際,便會勾起大家對於再合作展出的想望,於是默契又聚攏了相契合的同學夥伴,講得白一些,假動作並沒有太多的原則規範,唯一有的便是男人之間存乎一心、相知相交的義氣,以及堅持做藝術、非得要發聲的滿腔熱情。假動作1,2,3三部曲,其實恰好也是北藝主要成員就讀研究所一、二、三年級的階段,如果還有假動作4,5,6...的可能,最棘手的阻礙便是成員接下來即將要面臨的畢業與從軍的現實問題,有著從學校過渡到社會,從學生身分轉型成藝術家,從經濟依賴轉型獨立自籌等的殘酷現實難關要過,這不太關乎藝術的問題,是人生必要面對的轉變與抉擇,但這等現實卻往往成了影響創作者是否選擇繼續創作藝術的最大問題。

假動作3更饒富興味的是今年與商業藝廊合作,搬師至藝廊空間展出的動作,這是一項相當偶然的機緣所促成的機會,團體成員也多樂觀其成。從南海、華山這類獨立藝術展演場地跳躍到商業空間,是否會有藝術之外的思量與想望?或者對於假動作的獨立展示性格會不會有影響?「其實不會,有些人自己也心知肚明自己的作品並不容易賣也或者根本不會賣,只是對於藝廊願意提供這樣的機會與場地支持假動作這樣的展覽,多數人不排斥,因為並沒有利益等問題要迴避。況且大家仍舊是根據自己的想法理路在創作作品,並不會因為在藝廊展出就改變做的作品。」林冠名如此回答。而藝廊展出的機會對尚無穩定經濟收入的藝術學生真也是一個頗難得的機會,就假動作1,2的經驗來說,「每一次的展覽,每個人大約得拿出八千到一萬元左右」林冠名就記憶所及說道,此外還得負擔各自作品的製作經費並分擔籌備佈展等相關作業,這些都是不小的經濟負擔和心力的損耗,但和藝廊的合作相較先前的經驗,則是省去了大半的行政事務以及減輕金錢的壓力,也因此成員們多抱持願意和藝廊合作的態度。但目前可能會有的難處便是今年展出場地空間較以往來得狹促一些,該怎麼容納八位藝術家的作品,且對於各自有聲光效果的數位藝術作品之間是否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干擾?又展出者和觀看者該怎麼在這些作品”之間”徘徊進出,在在都將考驗著每個人使出假動作的能耐。因此,假動作絕不只是一招半式的假動作罷了!




假動作2008/05/16~2008/06/15 @ 新苑藝術

本文將刊載於2008六月號藝術家雜誌,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