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藝復興不講到達文西,好像去牛肉麵攤不吃招牌牛肉麵一樣。
講到吃,那也來看看達文西畫吃的吧!對,就是那幅「最後的晚餐」,故事不用多說,妳應該知道吧!
教堂的壁畫分乾壁畫和濕壁畫,詩壁畫就是趁牆未乾時就上色,所以經過百年,仍能鮮活存在。但乾壁畫就不一樣了,牆乾了之後才繪圖,顏料不容易滲進牆壁裡,時間一久就容易剝落,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的晚餐」今天這麼斑駁。


其實文藝復興時代裡也有不少人畫過,就不舉那些正經八百、規規矩矩的例子了。我們來看看再文藝復興後期的矯飾主義時期裡,他們是怎麼搞怪、給人強烈印象的。

丁托列多的最後晚餐

“以特別安排的透視方式進行構圖,使得觀者需沿著空間急驟縮小的對角方向由左下而右上欣賞畫面。同時,丁托列多將主角基督置於畫面的中央﹝頭後有光圈者﹞,消失點則置於畫面的左上方,當觀眾的視線在中心點及消失點之間來回移動時,便感受到不安而強烈的動態。”----取自台大網路教學課程

維諾內些的利未家的晚餐

這一幅本來是稱作最後晚餐的,不過畫面卻呈現了極度歡樂的景象,大家大口吃肉喝酒,還有小丑表演耶~~~維諾內些就被宗教法庭關切啦!說他侮篾基督,那還得了,那可是要被殺頭的,所以他就改說他畫的是利未家的晚餐,也真虧他腦筋轉得快,保住了小命!

到了矯飾主義時期,大家就放棄了規規矩矩正經八百的繪圖程式,開始讓畫面動起來,例如桌子是斜的,人體比例拉長,人的背面…..等。
妳可以在比較看看後面這兩幅和達文西的表現方式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