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特洛伊的故事,大家似乎都將人物焦點放在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上,去年的特洛伊電影,有帥氣小布和奧蘭多布魯加持,重點更是在帥哥美女的愛情權力爭奪上。
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記
但在這之後還有一個為救自己家園而犧牲的人物,常常被我們遺忘了---拉奧孔(Laokoon)。拉奧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當特洛伊王子拐走美麗的希臘王后海倫,希臘人乃組軍攻打特洛伊,久攻不下,於是希臘有人獻木馬計。此時拉奧孔深覺有詐,力勸特洛伊人不要接收木馬,這觸怒了保護希臘人的海神,於是海神派出大蛇絞死拉奧孔和他的兒子。

公元前一世紀有人依此故事創作了一大型雕塑,長期埋沒於羅馬的廢墟中。重新被發現的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的手部已斷裂,但我們仍能清楚看到拉奧孔的掙扎表情,眉頭輕輕皺起,口微微張,彷彿只是輕輕地嘆息~~~18世紀的文藝理論家 溫克爾曼(Winckelmann)好欣賞這種希臘羅馬的冷靜藝術之美,他稱這種理想美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表情和動作固然也是美的元素,但常常對美造成威脅,拉奧孔以冷漠寧靜的神情承受身形的巨大苦難,這種美的表現是被藝術家創造出來呈現在作品裡的,是人為的,顯示出人類精神力量的尊貴。
﹝溫克爾曼在的18世紀前一段流行形風潮是誇張的巴洛克雕塑,而溫克爾曼讚揚古典手法配合上希臘羅馬古蹟大量開挖,造成法國新古典主義的興起﹞

但另一美學家萊辛(Lessing,18世紀,晚於溫克爾曼)可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藝術的表現要有暗示性,要給想像力留點餘地,所以最好的藝術要表現的是”最有包孕的一刻”,拉奧孔就是這樣的表現,我們看到他輕輕嘆息,我們可以在腦海裡勾勒接下來他將會痛得哀嚎,如果我們看到的是他哀嚎,已經是情緒表現的頂點了,接下來就沒有戲好唱,沒啥想像空間了。

而17世紀的畫家格列柯(Greco,西班牙)更畫過一幅拉奧孔。人物被拉長變形,看似零星散亂的佈局構圖、扭動姿態、灰暗色調,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情緒,彷彿有什麼東西在背後默默的運轉著。
是不可知的命運之手嗎?還是裝神弄鬼的人類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