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是法國第二帝國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是一棟折衷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之間的建築。

 歌劇院的造型極為獨特。正面看去分為三個部分,底層由 7 個拱門組成,護衛左右兩個邊門的是四組精美的浮雕,中間 5 個拱門的門及閘之間各有一座站立的單人雕像。中間一層,兩根一排的宏偉石柱,隔出了 7 個長方形的空間,一一與下面的拱門對稱。漂亮的柱子上面雕有捲曲草葉花紋裝飾的混合物。最上層完全由色彩紛呈的浮雕組成,顯示了一百多年前作為當時歐洲規模最大的歌劇院的風采。歌劇院頂部 4 個完全相同的雕塑金光閃閃。中間托起一個皇冠似的半圓形的屋頂。(---文字取自台大網路教學課程)



舞(攝自奧塞美術館)





   位於歌劇院正面與實物尺寸等大的雕塑作品中,有一座由卡波所雕刻的《舞》〔The Dance〕,它的主題是酒神祭中狂歡的男女舞者。

《舞》中有一群青年男女舞者翩翩起舞,他們呈現出一種熱烈的音樂感。其中位於中間的男性舞者,右手搖著手鼓,造成向外放射的動向線,而他的形體也是向外開放的,因而產生了奔放的感覺。圍繞著這位男性舞者是一群正在跳舞少女,充分顯示出狂歡的氣氛。在形式上,少女們拉起的手臂組成一個圓弧形,把向外放射的形式收攏起來,使形體的自由跳動統一於雕像的整體範圍內,因而使它在有限的空間裡展示著無限的生機。

 卡波靈活和輕盈的手法結合了一種活潑的肉慾感,在歡娛的韻律中以自在揮舞與旋轉結構表現人體的虛實空間。但這樣狂熱地展現顯示生活中的裸體形象,使得這件作品受到輿論抨擊。當它正式樹立在歌劇院門前時,一些不習慣這種赤裸的狂歡形象的保守派指責它低級下流,甚至有人想將它毀掉,但經過漫長的時間考驗,它已經成了巴黎歌劇院的象徵。(---文字取自台大網路教學課程)

-------------------------------------------------------------------

法國故事,英國音樂,讓我魂牽夢縈整整10個年頭,終於在這次的旅行中一償宿願。當拍賣會完水晶燈拉起,淚水無法控制地一直滑落,我知道無關劇情,但關乎一個10年夢終於實現的激動!

歌劇魅影被傳頌地太多太多次了,電影不知演過幾回(曾經看過很想吐的電影,血腥到真的想吐!)音樂的旋律,甚至順序,可說是倒背如流。可就是因為太氾濫了,很容易忘了當初為何被感動??為何如此著迷??

這回在倫敦看兩齣音樂劇,一是歌劇魅影,另一則是悲慘世界。兩相對照下,歌劇魅影的音樂真的很棒,但眼花撩亂的特效、繁多的道具、一套比一套還崋美的服裝,讓我感覺這還真是一齣娛樂性很強的音樂劇。不停變換的舞台場景、台歩,掀起的情緒還挺容易就冷掉了。

今年初歌劇魅影來台,掀起一陣瘋狂熱潮,但票價實在太貴了,下不了手,可是會去PTT的板上聽聽大家怎麼說,看到很多在比較每一場的特效有何差異,還有紐約、倫敦和台北版的水晶燈大評比(比水晶燈造型、降落速度.....),或許我在意的是這齣戲能激起看戲的我有何情緒反應,對於那些比較特效的多數文章,有一點啼笑皆非(這並不是嘲笑,是個人觀點問題)。

或許是接近而立之年,看待人事物的眼光、重心和當初只是高中女孩的我早已不同,對於愛情著墨太多的戲劇並不再那麼感興趣,反而欣賞如悲慘世界那種大環境下各種人性面顯露的故事!

不過我,還是喜歡歌劇魅影的。

(西貢小姐已經下檔很久了,捶心肝!)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