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是座落於法國首都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於1977年1月開館。

1969年
時,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為紀念帶領法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擊退希特勒戴高樂總統,於是倡議興建一座現代藝術館。經過國際競圖,從600多個參與競圖的團隊選出一個做為興建的建築造形風格。這個獲選團隊的設計者為 Renzo Piano、Richard Rogers 與 Gianfranco Franchini。

龐畢度中心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鋼骨結構以及複雜的管線。建築興建後,引起極端的爭議,由於一反巴黎的傳統風格建築,許多巴黎市民無法接受,但也有藝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戲稱它是「市中心的煉油廠」。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高技派」(High-tech)風格。

這些外露複雜的管線,其顏色是有規則的。空調管路是藍色、水管是綠色、電力管路是黃色自動扶梯紅色。(以上文字取自維基百科)




由H&M瑞士建築師雙人組將一個本來是廢棄的發電廠,改建成新的現代館,既尊重歷史又開創新契機。改建後這座工業時期的代表作依然保持舊觀,成為改建最少,而可利用的空間最大的新興藝術區。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泰德新館,是這兩年歐洲最熱門的當代藝術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見到這座由發電廠改建的美術館,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大」,且大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地步,巨型的煙囪高塔,原本是工廠區的地標,猶如工業時代的歌德式大教堂般。

美國有紐約現代美術館、法國有巴黎龐畢度中心,而素來以文化與藝術品味自豪的英國,雖然擁有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畫廊和泰德畫廊,但是在當代藝術的發展版圖上,始終落後美國和法國一步。近年來,由於英國對當代藝術的推廣不遺餘力,藝壇新秀備出,美術館界也急起直追,2000年的夏天,泰德畫廊新的現代館 (Tate Modern) 開幕,等於是向全世界愛好藝術的人士宣告這個戲劇性的變化,同時也揭開了英國現代藝術新紀元。 ......(以上文字取自)


-------------------------------------------------------------------------------------------------

造訪這兩座世界知名的現代美術館,雖然展覽作品可說都是一樣的(都是收藏20世紀以來各主義個大師的當代作品),可是因為展覽規劃的方式,給觀者的觀感是大不相同。

這一回去龐畢度,只看到特展--"Le movement",挑選了20世紀以來作品裡含有"動"的成分的藝術作品,可能是有機械裝置的動,或者是一幅平面畫作但帶有視覺上的律動或是觀念上的動感,20世紀以來任何流派都有被展出,早至馬締斯的剪紙作品,近到有當代的錄像、觀念藝術作品...。

去的那天可能精神狀態不是很好,也可能是觀賞動線錯誤,在一開始狹窄又黑暗的走道中看了幾件閃動不停的錄像作品後,頭就暈了。

雖然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有認識,可是對於這個特展的空間規劃,挺質疑的。不知為何這些作品要這樣擺放、展示?找不出邏輯的陳列,我想來參觀的人是看好玩的心態居多,我當天有注意到除了一兩件錄像作品外,大家在作品前停留觀賞的時間並不久,很多都是瞥兩眼就走人了,這種現象跟後來我去英國泰德時觀察到的就相去甚遠。


英國泰德現代館是英國千禧計畫之一,由舊發電廠改建。也因為前身是發電廠,泰德現代的空間非常寬敞,逛起來真的很舒服!


而泰德現代的常設展方式也很特別,以四個「主題」為重點展出館方的收藏。四個主軸分別是「歷史、記憶與社會」、「裸像、行動與人體」、「風景、事件與環境」、「靜物、物件與真實」,大膽的按照不同的主題選件,打破固定的思維,讓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因為策展人的觀點而呈現出不同的意義與詮釋。
這種主題式的呈現方式真的很有味道,加上觀賞空間足夠,作品和人的互動交流是增加許多,是能夠產生"對話"機會的。泰德現代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現代展覽場。










泰德現代官網:GO
龐畢度官網: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ofh0319 的頭像
    twofh0319

    Je m'appelle 《Elsa》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