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茲,法國18世紀啟蒙時代的藝術家。深受啟蒙時代理性思考的影響,反對巴洛克式那種注重感官的艷情藝術,乃藉繪畫宣揚許多道德倫理觀念。
藉由藝術品來宣揚政教倫理觀念,即把美和善牽扯成一體來看待,這樣是對還是錯,很難說得準,或許那是時代潮流下產生的思潮,物極了必反之,就如作用力之後可能產生反作用力般,但美與善合論使美失去獨立性這一點到是不能否認的。
這幅畫,光看畫名,就可以感受到畫家要對世人說教的意念了---《被寵壞的小孩》
看看背景與人物衣著,其實並不是當時的貴族家庭,媽媽確能放縱小孩恣意地拿不想吃的食物餵狗兒吃,真是呼應了一句話『窮人養驕子』呀!
------------------------------------------------------------------------------------------------------
近來,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教育現象似乎越來越分明,而我畢業至今含實習,共待過兩個教學環境,剛好都待到屬於生活環境優渥的那一個世界,遇到被寵壞的小孩的機率相對也大得很多。
實習的學校,算是公立學校裡的貴族學校,家長們幾乎都個個有來頭,當老師們拎著大包小包的教具進校門,看到的是菲傭幫忙拉登機箱書包亦步亦趨地跟著大搖大擺走在前頭的小主人。而同校裡的我的家教學生,計算過她一人的補習費大約是一個普通上班族的月薪,鉛筆盒大約星期換一個。而在資源班帶到的小孩就是那種家境超好頭腦資優卻令人頭痛的過動兒,一切沒有規矩可言。
現在的教學環境,屬特殊才能班級,每學期要比普通班級多好幾千元當材料教學費用(反正錢不是我管,沒過問太多),所以基本上班級成員的家庭背景都屬於不錯的,但家境好並不和家教好畫上等號的。真的就是有那種很白目的學生,千交代萬交代去美術館參觀要有規矩,就是會有人奔跑追逐起來,還把大理石地板當溜冰場的,當場抓到廁所臭罵一頓。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教育特刊談到家庭教育的問題,真是身有所感。在教學現場遇到令人頭痛的問題學生,七八成的背後都是家庭教育有問題。以班上的小孩來說,沒有一個沒補習,家長為了怕課業輸給人,所以什麼都補,補到八九點回家,寫個回家功課就到睡覺時間了,親子間的相處就真的只剩下課業、成績,教育不是只給了補習和物質就夠了,出錢讓小孩補一堆,名義上是為小孩好,我到覺得像是在補爸媽的夢想期待。而更無形又龐大的力量是身教、家教,那才是讓小孩能在這混亂社會中安身立命的依據之一,老師有老師該做的責任,但老師的效用畢竟不完全等於家長的,不是什麼錯都可以推到學校老師身上的。但媒體家長一有錯就怪給老師,小孩有樣學樣,越來越不肯認錯!認個錯再改就是,卻一直在為錯誤找藉口,找台階下,難怪錯誤一再出現!
不過,我們的政治人物或任何一個在媒體出現的人,似乎都是這樣示範的,某DIY光碟的男主角說自己是吃了藥、被仙人跳的;某立委抨擊錯誤改姓婊後,又把自己改回原姓,說是新聞局給錯消息…….諸如此類太多了!
我們的學校、家庭力量到底敵不敵得過這些政客秀呢?這是關電視機運動能解決的嗎?被寵壞的小孩還可以有老師家長可以竭盡微薄之力教導,但這一群被媒體寵壞的政客,誰可以教育他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