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乎每本倫敦旅遊書、旅遊玩家,都會大力推薦大英博物館。做為收藏級的博物館,大英覺對堪稱世界寶庫,館藏之豐富,是不用環遊世界即能飽覽五大洲各國藝品的風貌,年代也橫亙了千年有,遠自公元前的亞述帝國大型人頭公牛雕像、歐洲藝術開端的希臘羅馬雕像...,近則有中國敦煌石窟裡的珍寶。

這些藝品,獨立來看,每一個都散發著美,但整個大英博物館卻令我感到極度的不舒服,極度的沒有美感,我幾乎是進去不到半小時就有想到外頭喘口氣的念頭。

    
  

我非常喜愛中國瓷器的大方形製、簡潔的釉色,而中國瓷器之精是隨著朝代推演釉色越精麗,唐代青瓷被形容為"奪得千峰翠色來",微閃淡黃的白釉被比喻為"類雪",宋代鈞窯釉中含有磷,呈現混濁的乳光,有不透明的朦朧效果,乃有人以"夕陽紫翠忽成嵐"比喻著!而景德鎮的青白瓷更是赫赫有名,幾幾乎是多數人對陶瓷的第一印象。.....

小小的一件藝品就隱含著一個深厚文化背景,而藝品放在它誕生的國度也才能彰顯它應該有的價值意義,否則將顯得是掠奪者在誇耀曾有的威風,在看到唐宋元明清的藝品不知按什麼標準或順序被擺放甚至還能跟遠古陶器或青銅器一起展示時,心中痛了那麼一下。

敦煌佛像淵源固然源自印度,但畢竟不同於印度教,傳入中國之後表現的是更多的中國風土民情,扭動的觀音像,與印度教裡豐胸厚臀細腰枝扭轉意義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兩者展示在同一個空間的兩邊相對著,滿臉煞是苦笑著走過。

                                 
      

另一個展間的帕得嫩神廟的雕像群、三角楣牆、飾帶,不消說是希臘的國寶,更是世界的遺產、歐洲藝術的化生。在石塊上雕出垂墜感的薄衣裙,更要在這之下顯露人體的線條;人體態的動與美,早在千年前的希臘人已經能用心與眼睛感受,巧手形塑。

至於,這些珍品到底該歸於何處?是希臘與英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雖然是個局外人,不過想想咱們中國的瑰寶只是一一被陳列,沒有綻放出它該有的光輝燦爛,心中也不免替這些有家歸不得的流浪藝品感到........心疼!



在巴黎,希臘羅馬的古典與法國新古典風格的雕像,讓我忍不住地專程去羅浮宮再看第二眼,耀眼的陽光灑近那一大片的落地窗,錯落打在雕像的身上,除了禁不住的讚嘆,更有置身在幻境的錯覺。

但大英,我不得不說失望到了底,帕得嫩神廟的石雕是得寵的妃子在展示間散發它僅有的,屬於美的驕傲,其他的作品,則像是被打入冷宮一般,擁擠地"排列"在地下室,沒有特殊燈光,只有看來死白的燈管負責著照明的工作,僅是照明而已,沒有再多!

拉了拉同伴的衣袖,有氣無力地說:「走吧!我不想看了....」

  

不知怎麼的,一種說不出來的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ofh0319 的頭像
    twofh0319

    Je m'appelle 《Elsa》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