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rich,Frau am Fenster, 1822》
美能透過藝術品散發出它的光芒,我們也藉由觀看藝術品的過程中體驗了美,可能是感官享受,可能是感動充盈,這都是美的作用。但如果想透過藝術品認識美,這是有盲點的。
我們觀賞藝術品,尤其是有年代價值的作品,多半得進入美術館、博物館,這就是一道篩選過的機制了,經過他們把關確認,作品才能展藏,例如:在台北當代美術館就不可能見到古典學院派的作品,那些學院派作品也美,但就是不符合當代美術館的館規,無法被館方展覽收藏。
其次,大時代的潮流,無形中也規約了時代裡藝術家表現的方式,規範了一套美學程式,缺點就是千人一面,了無新意。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興,眾人莫不對盼望找出現實世界真正的樣貌,所以藝術家發明透視、光影明暗...等,以期在畫布上呈現一個真實世界,中世紀那些荒誕怪謬、不合正確比例的手法,在文藝復興人的眼裡簡直是幼稚,像極了野蠻人的畫法,在這時代中,幾乎沒有大畫家要畫中古時代那樣的圖樣,民間可能有,可是因為不入流,而沒有排入歷史的敘述中。它不在歷史中,就表示它不存在或沒價值嗎?
而另一個透過藝術品學習美的可能迷思是,經過時代掏洗保留下來的作品已經是菁英文化,再放進美術館中,束之高閣,更顯得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美也隨之高懸,導致普羅大眾總將美等於藝術之後在等同於尊貴!
美,廣義地來說,我認為是一種生活態度、生命力,是一種充沛隨時在流動的能量!將自己的腳步緩下來,細細品嚐自己的生活中的每一刻光景,可以快速但非急忙,我遇過一些人,這些人我都無法跟她們做朋友,我會發現這些人看見別人腳步快深怕跟不上,所以也趕緊加快自己的腳步,可是她們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只是急急忙忙又慌亂的加速,一路上又不斷探問別人的方向,想要知道別人往哪兒去,也總以為別人那個目標是最好的,所以要跟著衝過去!
這樣說很模糊抽象,不過,美真的需要我們能夠慢下來,好好看自己,認識自己,認識生命,肯認自己!藝術館的美是一回事,書本裡教的美是一回事,可是,你認識了屬於自己才有的美學風格嗎?!
- Jul 01 Sat 2006 16:46
【藝術小講糖】再談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