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術小講糖 (1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法國新古典主義的興起有三股力量驅動: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神邱比特和他的情人

↑卡諾瓦---19世紀雕刻家《愛神與普敘喀》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男性畫家筆下的妙齡女孩

《打破的水壺》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馬白水  雨過天晴(碧潭)》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格瑞茲,法國18世紀啟蒙時代的藝術家。深受啟蒙時代理性思考的影響,反對巴洛克式那種注重感官的艷情藝術,乃藉繪畫宣揚許多道德倫理觀念。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采曾說,超人是給這世界訂規則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以大師命名的色彩名項
★提香紅、提香金:(提香,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希臘神話裡的美女之一。希臘神話裡貌美的女子,八九成都會被宙斯染指。這個丹娜依也不例外。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談到特洛伊的故事,大家似乎都將人物焦點放在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上,去年的特洛伊電影,有帥氣小布和奧蘭多布魯加持,重點更是在帥哥美女的愛情權力爭奪上。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埃斯特雷姊妹》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華鐸(Watteau)18世紀法國畫家。18世紀的法國是艷情式的洛可可的年代,或許是一種補償心態,出身貧困的華鐸,畫面的人物總是著華美的貴族衣裳,從容優雅地生活,沒有悲傷疾苦,彷彿是人間樂園。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聖女泰瑞莎的幻象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高窟讓中外為之狂迷,或許不是很懂它的價值意義究竟在有多高,但只要能見著它的造型,很難不被吸引,那是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神秘力量。
莫高窟必非一朝一夕的成品,從漢朝傳進來後就開始一點一滴的流下各代的痕跡。而各代人也一點一滴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所以西傳來的宗教,也越來越中國化。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起大衛像,最先被人想起的,應該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吧。
再不同的時代中,都各有不同人的創作過,不同的塑像裡頭,也都隱含了該年代各自的藝術語言。作品如流動的河水,我們眼見浪花一波一波的拍打,一波一波的往前奔騰,是因為眼無所見的潛流巨力地拉動著,那是一股人類對美的執著和要求的力量。
康德曾說:美是無目的又合目的性。聽來有點饒口又相矛盾,但我想那是因為我們的心中也有向著美的力量,不刻意為目的的創作,而最終將會符合全人類們對美的堅持和要求。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明朝蘇州人。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洛克藝術裡有個重要的大師是卡拉瓦喬。當其他人要把事物美化時,他覺得要畫眼睛所見的形象才是真實的,所以他不會特別把人物美化,甚至是非常世俗化的形象,基督和聖徒就像生活週遭的市井小民,場景也多半像小酒館。

今天要跟妳說的這幅,叫「多疑的聖托瑪斯」。妳知道的,基督被釘上十字架死後的三天內復活,身上也一定還有當初的傷口,聖徒多瑪斯很疑惑,懷疑這真的是基督本人嗎?就要用手摸摸看傷口,不過卡拉瓦喬也真是夠了,竟然叫聖托瑪斯把手伸進傷口去戳戳看,看到這幅畫,我快笑翻了!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講文藝復興不講到達文西,好像去牛肉麵攤不吃招牌牛肉麵一樣。
講到吃,那也來看看達文西畫吃的吧!對,就是那幅「最後的晚餐」,故事不用多說,妳應該知道吧!
教堂的壁畫分乾壁畫和濕壁畫,詩壁畫就是趁牆未乾時就上色,所以經過百年,仍能鮮活存在。但乾壁畫就不一樣了,牆乾了之後才繪圖,顏料不容易滲進牆壁裡,時間一久就容易剝落,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的晚餐」今天這麼斑駁。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藝復興最有名的三傑,眾所皆知,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文西這一年多被炒得火紅,多拜「達文西密碼」所賜。不過三傑裡,頗為欣賞米開朗基羅,他也真的是一位天才,年紀輕輕就能刻畫出動人的雕像,妳看著名的「聖殤」,過了千百年,聖母依然哀憐的望著懷中的孩子基督,不過分浮誇的神情,雖寧靜,卻仍觸動我們心深處的小小漣漪。我蠻喜歡這件作品的,大理石透著圓潤的光澤,看得久些,彷彿摸摸聖母的臉頰,她就會抬起頭來,輕輕訴說她的悲痛般。
這時的米開朗基羅這麼說:「在大理石中,我見到天使.於是,我不斷斧鑿,讓天使飛出來..」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你可能在書本中、雜誌裏一再地看到杜勒的一幅名畫《祈禱的雙手》﹝Praying Hands﹞。據說杜勒和他的一位好友都是力爭上游的藝術家,但是兩人都很窮,因此決定住在一起以節省開銷;他們達成協定,一個人先工作,供應另一個人讀書和繪畫,過幾年後再更換角色。杜勒主動說他先工作,但他的朋友認為年輕的杜勒比較有才華,堅持他先讀書和繪畫。四年後杜勒學成,到了更換角色的時候,方知好友工作辛苦而雙手已因操勞過度而發炎變形,無法執筆。有一天晚上,杜勒瞥見好友在合手禱告,他那雙「過勞」的手給了杜勒靈感,因而勾勒這幕動人情景,成為一幅不朽的名畫。------取自台大網路教學課程網站

twofh0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